近日,我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成功為一位來自甘肅的54歲聲門上型喉癌患者,實施聲帶前聯合下入路水平半喉切除舌根組織瓣下移修復術。經過術后三個月的定期復查,現患者恢復良好。據悉,這例手術是我院首例,也是西北地區首例采用聲帶前聯合下入路切除聲門上型喉癌、聯合舌根組織瓣下移修復喉部缺損的手術。
喉癌是頭頸部極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病因與吸煙、飲酒、病毒感染、環境因素等有關。喉癌常見的臨床癥狀有聲音嘶啞、咽痛、呼吸不暢等。因此,對于持續性聲嘶超過4周,年齡超過40歲以上,有長期吸煙史的男性患者,需要警惕喉癌的可能。喉癌根據所在解剖分區的不同可分為聲門上型、聲門型和聲門下型,其中聲門上型癌分化差、發展快、位置隱蔽,即使腫瘤已經發展到相當程度,也僅有輕微癥狀,如咽癢、異物感、痰中帶血、吞咽不適感等,不易引起患者重視。
這位來自甘肅的患者,因吞咽不適感在當地醫院檢查后,發現喉部腫瘤,遂慕名來我院就診。劉暉主任接診后立即組織科室專家會診,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劉暉主任、張文副主任、梁昆副主任醫師、楊曉蓉護士長及全科醫護人員共同研究,認為患者腫瘤范圍較大,腫瘤下緣已經位于聲門下水平,但結合影像學檢查考慮腫瘤基底部尚未突破聲帶前聯合,應為腫瘤體積較大脫垂造成偽影,且雙側聲帶活動度尚可,可保留喉功能。此例手術的難點在于按照經典的水平半喉切除術,腫瘤下切緣的安全界限很難保證,且采用傳統修復方法術后長期反復進食嗆咳很難解決。針對這兩個難題,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已有2例類似成功手術經驗可以借鑒采用。突破常規水平半喉入路,采用前聯合下入路可以保證腫瘤的安全界限,而采用舌根組織瓣下移修復術可以基本恢復喉部的正常結構,保留喉的正常功能。采用新的喉癌手術方案后,患者術后康復明顯加快,出院前即可正常飲食,發音基本正常,術后2-3月即可拔除氣管套管,恢復正常生活。
在手術二部趙清俠護士長團隊和麻醉科二部白寧主任團隊的協助下,梁昆副主任醫師團隊(王駿主治醫師、趙博主治醫師、婁淼主治醫師、藺沛主治醫師)歷時6小時順利完成手術。術中發現腫瘤完全侵犯會厭喉面,向下達到聲帶前聯合上表面,沿安全界限切除腫瘤,采用舌根組織瓣下移修復聲門上區?;颊咝g后恢復良好,經口進食正常拔除胃管后順利出院,術后3個月已經拔除氣管套管,發音功能正常,正常經口進食,完全恢復正常生活。
陜西省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主任委員許珉教授指出,聲門上型喉癌在徹底切除癌腫的基礎上如何重建喉的正常發音、吞咽功能,一直是喉科手術的技術難點。全國頭頸外科學組組長潘新良教授在國內最早開展了前聯合下入路聯合舌根組織瓣下移修復聲門上型喉癌,而這一手術需要術者在完全熟練掌握喉部三維結構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毫米級的組織切除和修復難題,因此手術難度極大,全國只有少數醫院能夠開展這一技術。我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熟練掌握這一新的入路和修復重建方法,為此類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療方法,也標志著我省的喉癌手術水平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