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腫瘤內科段寶軍副主任醫師與張帆主治醫師完成我院首例3D可視化手術規劃系統輔助超聲引導下轉移性肝癌病灶微波消融術,患者術后恢復良好,目前已出院。
患者為67歲女性,1年余前診斷胃腺癌晚期,肝臟、骨骼及淋巴結多發轉移,本次入院復查發現肝臟病灶進展,科主任白俊主任醫師、主管醫生劉瑩主治醫師詳細分析并與患者家屬溝通病情,考慮患者既往接受多線系統性抗腫瘤藥物治療,且治療過程中多次出現劑量限制性骨髓毒性,繼續更換藥物治療的選擇空間不多,推薦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部分肝臟轉移病灶,以期為后續繼續免疫及靶向治療創造在體瘤苗的機會。段寶軍副主任醫師認真閱片后,考慮該例患者肝轉移病灶大(最大徑超過5厘米),且毗鄰膈肌、肝左靜脈及第一肝門等重要結構,因此采用3D可視化手術規劃系統設計微波消融方案,在麻醉科常建華副主任醫師及手術室的精心配合下,順利完成了肝轉移病灶微波消融手術。
超聲引導下肝癌病灶微波消融術微創、經濟,且無輻射,是指南推薦的肝癌標準治療方案。但由于重復進針的人為誤差、熱傳導不足、肝臟儲備功能等因素的影響,大肝癌的消融治療難以做到根治性消融,尤其是危險區域的肝癌病灶微波消融易發生嚴重并發癥,導致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的治療作用與外科手術存在一定差距。
3D可視化系統可通過分析、融合、渲染等處理患者術前增強MRI或CT影像數據,在系統上創建不同的模塊(如正常肝、病肝、門靜脈、肝靜脈等模塊),對肝內外膽管及動、靜脈系統重建,分析病灶與周圍重要器官的關系,以及可能損傷的結構,確定安全邊界,模擬進針路徑、針數、消融時間,計算腫瘤體積、剩余肝體積,用不同顏色代表進針次序,對較大腫瘤需不斷調整針的空間位置使熱場范圍能夠覆蓋安全邊界。該技術輔助超聲引導下肝癌微波消融術可提高消融成功概率、有利于制定更加合理的手術方案,減少消融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為肝癌的精準、安全消融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


